黃江熱處理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,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,人們還研究了在金屬熱處理的加熱過程中對金屬的保護方法,以避免加熱過程中金屬的氧化和脫碳等。
三國蜀人蒲元曾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,到了西漢(公元前206~公元24)表麵含碳量卻達0.6%以上,說明已應用了滲碳工藝,法國人奧斯蒙德確立的鐵的同素異構理論,以及英國人奧斯汀最早製定的鐵碳相圖,為現代熱處理工藝初步奠定了理論基礎。
黃江熱處理一直到二十世紀以來,金屬物理的發展和其他新技術的移植應用,使金屬熱處理工藝得到更大發展。熱處理技術運用了等離子場的作用,發展了離子滲氮、滲碳工藝 ;激光、電子束技術的應用,又使金屬獲得了新的表麵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方法。
黃江熱處理的發展史,在上麵分析出表現出來。